一、手持式吸尘器性能比较试验方法介绍
1.试验一般要求
1.1 大气条件
试验条件按照GB/T 20291.1-2014的相关规定进行。
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空气压力86kPa~106kPa。
1.2 试验设备和材料
同GB/T 20291.1-2014第4.2条款。
1.3 电压和频率
除非另有规定,无绳吸尘器充电应在被测样机额定电压下进行,偏差为±1%,应在被测样机额定频率下进行。
1.4 无绳吸尘器的预热
在对新的无绳干式真空吸尘器进行第一次试验(并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准备工作)之前,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对其进行完全充电,然后通过无限制气流运行。每次放电后,应以至少30分钟的间隔重复该顺序一次。
1.5 新电池准备
在无绳真空中进行第一次试验之前,任何未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应充满电并完全放电一次。
1.6无绳吸尘器的充电
只有随产品提供的电池才能用于为真空吸尘器提供动力。每项试验均以充满电的状态开始。应使用制造商的充电装置、模块或对接系统(配有测试中的专用无绳真空吸尘器)将电池充电至完全充电状态。完全充电状态以产品说明书的说明为准。充满电后,无绳真空吸尘器应在30分钟至48小时内进行测试。在此期间,吸尘器应与充电器断开连接。
2.空气数据试验方法
2.1 试验目的
空气数据(最大吸入功率)是考核手持式无绳吸尘器所能产生的最大真空吸力,并以此计算最大吸入功率,是无绳吸尘器最重要的指标,可体现出该吸尘器产品理论上的最大吸力(实际效果还与其刷头等结构相关),以及其内部主电机的性能。
2.2 测量设备
试验设备的使用应选择符合GB/T 20291.1-2014第7.3.7条款的要求,选择内部尺寸符合(500×500×500)mm³要求的均压箱。
2.3 空气数据的测量
测量每一点的真空度和空气流速记录在调节完成15s以后的数据,然后,吸尘器再次在未节流状态下运行15s。整个程序一直持续到全部曲线完成得到最大真空度的最后一点。
注:如被测样机有电源管理功能,导致无法正常完成本项试验的全部检测内容,待该样机充满电后,选择其实测“最大吸入功率”所对应孔径的孔板进行试验,以实测值作为该项试验结果。
3.最大吸力持续能力试验方法
3.1 试验目的
检查手持式无绳吸尘器产品在其最高功率档的运行过程中,是否可以始终保持恒定的吸力,如出现吸力衰减,是否会对实际吸入功率产生较大影响。无绳吸尘器作为充电电池供电的产品,其吸力出现衰减大都是因充电电池供电性能的衰减引起的,因此本项目可以评价无绳吸尘器产品的电池性能,以及该产品是否通过合理设置,在吸力出现较大衰减前关闭产品并提示用户进行充电,从而避免用户继续使用性能已大幅衰减的产品。
性能出色的手持式无绳吸尘器产品不仅体现在其较高的初始吸入功率,更应该具备保持该吸力持久,降低吸力衰减的特质。这既是市场上很多吸尘器所宣称的技术点,更是确认产品性能输出稳定的重要指标。
3.2 测量设备
与“空气数据测试方法”所用设备相同。
注1:使用产品在“空气数据测试方法”中产生最大吸力的孔板进行试验;
注2:本项测试的结束条件是,产品停止运行或产品提示用户充电;
注3:最大吸力持续性能较好并不表示产品运行时间较长。
4.加载灰尘状态下最大吸入功率试验方法
4.1 试验目的
模拟在正常用户使用条件下,集尘桶部分装载灰尘的情况下,其吸入功率是否收到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4.2 测量设备
与“空气数据测试方法”所用设备相同。
4.3 灰尘装载量说明
只要下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出现,灰尘的吸入就停止。
状态1 :真空吸尘器上的指示集尘器应清理或更换。产品有在集尘器前面有尘满指示的,根据说明书该尘满指示应停止吸尘。
状态2 :真空度hf已跌落至h0的40%。
状态3 :吸入灰尘的重量应达到最大可利用容积(见5.7条)的50g/L。
5.加载灰尘状态下的除尘能力试验方法
5.1 试验目的
本检测项目共分为3项,即,光滑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带有缝隙的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地毯上的除尘性能。这3项测试均是在集尘桶装载一定量灰尘的情况下进行,可以一定程度模拟用户家庭中的实际使用情况。除光滑地板外,缝隙地板在中国家居环境中也非常普遍。此外,家居中也存在多种形式的地毯,如,客厅地毯、儿童爬行垫、小地垫等。因此要评价吸尘器产品是否均有良好的吸尘能力,应综合考虑这3个测试项目。
5.2 试验方法
5.2.1 光滑地板上的除尘
试验中的真空吸尘器配有一个干净的吸尘器,并且吸嘴和清洁表面之间气流通畅运行30秒。
5.2.2带有缝隙的硬地板上的除尘
同GB/T 20291.1-2014第5.2条款。
5.2.3地毯上的除尘
同GB/T 20291.1-2014第5.3条款。
5.2.4 加载灰尘状态下的除尘能力
1)样机装有干净的集尘器和过滤器;
2)样机连接至均压箱,依C.4条款完成加灰试验。
注1: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无特别说明,则“加载后光滑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试验项目使用地板刷头进行试验。
注2:“加载后带有缝隙的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试验项目在“加载后光滑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试验项目完成后进行,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无特别说明,则使用与“加载后光滑硬地板上的除尘”相同的刷头进行试验。
注3:“地毯上的除尘”性能试验项目在“加载后带有缝隙的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试验项目完成后进行,如被测样机未配备专用地毯刷头且产品使用说明中无特别说明,则使用与“加载后光滑硬地板上的除尘”性能试验相同刷头进行试验。
二、手持式吸尘器性能比较试验数据分析
1.试验样机价格
三、手持式吸尘器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
1.标准换版情况简介
《表面清洁器具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干式真空吸尘器性能测试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计划(计划号20184755-T-607)制定的。该标准在家电标准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属于家用电器清洁器具类-吸尘器的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编号为010460202030100010FF。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组织行业内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参加起草。被修订的版本是:GB/T 20291.1-2014。本标准应完成时间为2020年。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于2019年初就该标准依据的IEC 62885-2:2016(Ed2.0)进行了预研究,并征集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2. 标准修订过程
(1)2019年4月,工作组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该标准的转化工作及必要性做了说明,并对标准的翻译草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2)2019年5-10月工作组成员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对会后整理的标准文本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核准。同时,委托各成员单位就该标准修订版(草案)在实际检测中涉及增补的内容,进行各自的验证,并希望提出修订后采标可能遇到的问题。
(3)2019年11月,工作组在杭州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并就标准讨论稿进行了细化核实,统一了意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3. 标准修订原则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编制。按照计划任务的要求,对IEC 62885-2:2016(Ed2.0)的转化原则为“等同采用”。
在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工作组力求翻译、理解和编写做到准确、一致,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必要的验证。依照惯例,当使用转化版标准在理解上有偏差时,建议应以IEC 62885-2:2016(Ed2.0)原文为最终依据。
4.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2885-2:2016(Ed2.0),本次修订与上一版标准(GB/T 20291.1-2014 )的主要差异如下:
第3章增加新的术语和定义,如参比吸尘器、参比真空吸尘系统、无绳动力吸嘴、手持式吸尘器等;
调整4.2和4.6的表述和顺序,使其易于理解;
4.10标题改为“试验地毯”,6.10标题改为“维持空气流量特性的能力”;
完善5.1.6、5.4.1中图1、5.5.3.3、5.8.2的内容;
更新5.9.2.3关于“(集尘器带灰尘负载状态下真空度测定的)试验方法”和5.11.6“(真空吸尘器过滤效率)试验程序”;
补充5.10“真空吸尘器灰尘的溢出”技术内容;
增加6.17“运行电机寿命试验”和6.18“额定输入功率”;
7.2.1.5新增一段关于地毯使用周期的要求;
增加7.3.14“总排放试验”;
增加附录D“参比真空吸尘系统(RSB)”和附录E“RSB的再较准”。
四、手持式吸尘器产品选购及使用注意事项
1. 选购
(1)选择高吸入功率的产品
最大吸入功率是一台吸尘器除尘性能的基础,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清洁能力;
用户应尽可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2)选择电池充放电性能较高的产品
与充电电池相关的性能指标都是消费者应重点关注;
一般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功率档位有不同的续航时间。
(3)选择具有高性能过滤系统的产品
细微的灰尘颗粒可能会散落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有效的过滤系统也可以防止滤网堵塞或电机等关键电气部件因进入灰尘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4)选择集尘器容量较大且易于清洁的产品
手持吸尘器的集尘器越大,能装下的灰尘就越多;
如果是一次性的集尘器,用户应考虑其更换成本;
集尘器拆装是否方便,对于实际使用中的用户体验也非常重要。
(5)选择功能适用的产品
手持式吸尘器相比传统吸尘器非常轻便,使用范围更广;
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可以以自己的主要使用需求为基础,选择适用的产品。
(6)选择售后服务好企业的产品
选购任何一件家用电器都要考虑厂家的售后服务能力;
选择服务能力强,市场口碑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2. 使用与维护
(1)应在通风干燥的场所使用与存放
(2)应在使用后及时清洁
(3)应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充电
(4)发现问题应及时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