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中国电动自行车1月-5月生产以及效益情况数据。两项数据全面表明,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后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数据显示,2019年1月—5月,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1029.1万辆,同比增长13.9%。
而5月,也即是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18.2万辆,同比却增长-1.4%。(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整理)
单从两项数据看,一增一减,似乎显得颇为尴尬、矛盾,其实不然。反倒恰恰体现了,今年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后,对整个电动车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全面应对4月15日实施的新国标,自去年年末开始到4月新国标实施,电动车企业为抓住政策实施前的红利,在全国掀起一场产销大战。
每个企业和品牌为抓住政策的尾巴,多生产,多销售,而终端消费者也在各地加紧落实和推进,电动车新国标管理之前,提前了自己购车计划。
所以,可以断定1-5月13.9%的同比增长,多来自于前4个月。
然而,受4月15日新国标落地实施影响,电动车产量5月在市场需求减弱,生产急转直下。从前4个月的正增长,直接-1.4%增长。
而这一数据,与行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趋势,总体相似。

所以,在这一政策影响下,行业协会也进行了大致预测。预测指出,按照目前态势来看,今年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将同比下降30%—40%。

目前,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即将4个月之久,从目前市场反应的情况来看,由于其严重水土不服,给整个电动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特别就消费者而言,由于速度、自鸣、脚踏等问题,颇受消费者诟病。所以,购买新国标车者寥寥无几。
加上目前全国各地对电摩管理的混乱以及政策的不统一,使得消费者对电摩的购买也充满忌惮。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摩管理办法,让经销商更好卖,消费者放心买。